欢迎来到杭州安研仪器制造股份有限公司网站!
咨询热线

13336011265

当前位置:首页  >  技术文章  >  高通量分液仪环境控制:温湿度与防尘维护要点

高通量分液仪环境控制:温湿度与防尘维护要点

更新时间:2025-10-25  |  点击率:43
  高通量分液仪作为精密实验设备,其运行稳定性与实验结果的准确性高度依赖环境条件。温湿度波动、灰尘积聚等因素可能导致分液精度下降、机械故障甚至数据偏差。以下从温湿度控制、防尘措施及日常维护三方面,系统梳理环境管理要点。
 
  一、温湿度控制:确保设备稳定运行
 
  要用
 
  环境温湿度要求
 
  温度范围:15℃~30℃,避免阳光直射或热源(如暖气、空调出风口)直接照射。
 
  原因:温度过高可能加速泵管老化、润滑油挥发;温度过低可能导致液体黏度变化,影响分液精度。
 
  湿度范围:相对湿度≤70%,避免潮湿环境(如实验室靠近水源或通风不良区域)。
 
  原因:高湿度易导致金属部件生锈、电路板短路,同时可能引发液体冷凝,污染分液系统。
 
  温湿度监测与调节
 
  监测工具:在设备附近放置温湿度计,实时记录环境数据。
 
  调节方法:
 
  夏季:开启空调除湿模式,或使用除湿机降低湿度。
 
  冬季:通过加湿器(需远离设备)维持湿度,避免空气过于干燥导致静电积聚。
 
  恒温恒湿柜:对精度要求极高的实验,可将分液仪置于恒温恒湿柜中。
 
  二、防尘措施:减少机械磨损与污染风险
 
  设备防尘设计
 
  防尘罩使用:非工作状态下,覆盖专用防尘罩(如透光PVC材质),防止灰尘落入分液头、按键等精密部位。
 
  密封性检查:定期检查设备外壳缝隙、进风口滤网是否完好,避免灰尘从缝隙侵入。
 
  实验室环境管理
 
  区域隔离:将分液仪放置在独立操作台,远离通风口、门窗及人员频繁走动区域,减少空气流动带起的灰尘。
 
  清洁频次:
 
  每日:用干布擦拭设备表面灰尘。
 
  每周:用低压气枪吹扫分液头、管路接口等隐蔽部位。
 
  每月:拆卸可清洗滤网(如有),用中性清洁剂清洗后晾干复位。
 
  耗材防尘
 
  吸头存储:未使用的吸头需密封保存于干燥盒中,避免暴露于空气中吸附灰尘。
 
  废液处理:及时清理废液瓶,防止废液挥发或泄漏导致周围环境污浊。
 
  三、日常维护:延长设备寿命的关键
 
  定期校准与环境适配
 
  每季度进行一次分液精度校准(如使用标准体积液滴验证),同时记录校准时的环境温湿度,分析环境因素对精度的影响。
 
  若实验室环境长期超标(如湿度>80%),需联系厂商调整设备参数或升级环境控制系统。
 
  机械部件保养
 
  泵管检查:每月检查泵管弹性,若出现硬化、裂纹需及时更换,避免因泵管老化导致分液量偏差。
 
  润滑维护:对活动部件(如导轨、滑块)涂抹专用润滑油,减少摩擦产生的微粒污染。
 
  应急处理预案
 
  灰尘侵入:若发现分液头堵塞或液滴挂壁,立即停机,用无尘布蘸取异丙醇轻轻擦拭,严禁使用尖锐工具刮擦。
 
  温湿度骤变:如遇实验室空调故障导致温湿度超标,需暂停实验,将设备移至备用环境或等待环境恢复后再运行。
 
  四、环境控制失效的典型影响

 
环境问题 对设备的影响 对实验的影响
温度过高(>30℃) 泵管变形、润滑油挥发、电路老化 分液量偏差>5%、设备频繁报错
湿度过高(>70%) 金属部件生锈、电路板短路、液体冷凝 数据重复性差、交叉污染风险增加
灰尘积聚 分液头堵塞、机械磨损、静电放电 液滴挂壁、分液精度下降(CV>3%)
 
  五、总结与建议
 
  高通量分液仪的环境控制需贯穿设备全生命周期,从安装选址到日常使用均需严格遵循温湿度与防尘标准。建议实验室制定《分液仪环境管理SOP》,明确责任人、监测频次及应急流程,同时定期培训操作人员,强化环境意识。通过科学的环境管理,可显著提升设备稳定性,保障实验数据的可靠性与重复性。